长春应化所AFM:锂金属电池中电解液溶剂-离子配位解析

长春应化所AFM:锂金属电池中电解液溶剂-离子配位解析

电解液工程在调控锂沉积/剥离行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理解电解液微观结构如何在分子层面上影响锂沉积/剥离过程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

长春应化所AFM:锂金属电池中电解液溶剂-离子配位解析

在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明军、Ma Zheng、谢宏亮等人以一种常用的醚基电解液为模型,阐明了电解液各组分的作用,并通过研究电解液组成(包括溶剂、盐和添加剂)的影响,建立了电解液行为与锂沉积/剥离过程之间的关系。

通过表征锂沉积过电位和交换电流密度,分析了Li+沉积动力学的变化,此外作者建立了一个界面模型,解释了溶剂相互作用、阴离子作用的不同角色以及添加剂的关键影响如何影响Li+脱溶剂动力学以及锂沉积/剥离过程中的脱溶剂簇的热力学稳定性。该模型阐明了溶剂和离子的配置如何与锂沉积/剥离化学过程的宏观特性相关联。

长春应化所AFM:锂金属电池中电解液溶剂-离子配位解析

图1. 不同电解液中溶剂化结构的2D NMR谱图及示意描述

总之,该工作建立了一个分子级电解液溶剂化结构和界面模型,以阐明电解液各组分的作用,旨在识别锂金属电池性能变化背后的关键因素。通过在分子尺度上建立锂沉积/剥离行为与电解液组成之间的关系,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揭示了常用的DME基电解液中DOL溶剂和LiNO3添加剂的作用,同时采用了多种锂盐。

此外,基于所提出的Li+溶剂化结构和界面模型,解释了为什么FSI阴离子优于TFSI。这些发现突出了电解液组分如何影响Li+溶剂化结构和脱溶剂过程,从而影响锂沉积动力学、过电位、交换电流密度和锂沉积形貌。因此,该工作为电解液工程调控锂电镀/剥离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推动了稳定锂金属负极的开发,并促进了锂金属电池领域的发展。

长春应化所AFM:锂金属电池中电解液溶剂-离子配位解析

图2. 电池性能

Electrolyte Solvent-Ion Configuration Deciphering Lithium Plating/Stripping Chemistry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Metal Battery,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5 DOI: 10.1002/adfm.202420327

长春应化所AFM:锂金属电池中电解液溶剂-离子配位解析

明军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2012-2017年先后在韩国汉阳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课题主要包括金属(离子)(锂、钠、钾)电池材料及电解液关键问题及技术等。2017年12月入职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内容立足于基础,以解决企业界在电池材料制备、电解液配方以及电池设计等方面的难题为目标,服务于电池产品的实际应用。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下午4:42
下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下午4: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