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1. Nature Communications: 碘化碲钙钛矿结构实现锌离子电池11电子转移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传统的ABO3结构氧化物钙钛矿(A和B分别为二价和四价金属阳离子)因其良好的铁电、介电、磁性和能量存储性能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氧空位的丰富性,它们在金属空气电池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相比之下,卤化物钙钛矿(ABX3,A为单价阳离子,B为二价阳离子,X为I、Br或Cl)因其较窄的带隙而在光电应用中表现出色,但在电池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低维(LD)钙钛矿材料,包括二维(2D)、一维(1D)和零维(0D)结构,因其在结构稳定性方面的优势而受到关注。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在此,香港城市大学支春义,上海大学杨绪勇等人设计了一种苯甲基三乙基铵碲碘化物钙钛矿((BzTEA)2TeI6),作为锌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这种钙钛矿结构使得X位和B位元素能够分别进行高度可逆的硫族和卤素相关的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工程设计的钙钛矿能够限制活性元素,减轻穿梭效应,并促进其表面的氯离子转移。这使得原本电化学惰性的高价碲阳离子得以利用,最终在合适的电解液中实现了特殊的十一电子转移模式(Te6+/Te4+/Te2-,I+/I0/I,和Cl0/Cl)。

实验结果显示,Zn||(BzTEA)2TeI6电池在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展现了高达473 mAh g-1 Te/I的高容量和577 Wh kg-1 Te/I的大能量密度,并且在3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82%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总之,该工作所设计的(BzTEA)₂TeI₆钙钛矿作为一种已被验证的、可实现B位硫族元素和X位卤素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作为转换型正极材料进行了研究。(BzTEA)₂TeI₆正极有效地限制了活性硫族元素和卤素元素,并使氯离子能够快速转移,以氯化碲离子的形式稳定了高价碲阳离子。

在与适配的Ch₀.₄Zn₀.₆Cl₁.₆·1.5H₂O电解质配合后,Zn||(BzTEA)₂TeI₆电池成功实现了十一电子转移,其新出现的氧化还原对包括Cl⁰/Cl⁻(1.81 V)、I⁺/I⁰/I⁻(1.64和1.26 V)、Te⁶⁺/Te⁴⁺(1.53 V)、Te⁴⁺/Te⁰(1.26 V)以及Te⁰/Te²⁻(0.51 V),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实现超过577 Wh kg⁻¹(以Te/I计)的高能量密度。

因此,Zn||(BzTEA)₂TeI₆电池在0.5 A g⁻¹的电流密度下展现出473 mAh g⁻¹(以Te/I计)的高容量,并且在1 A g⁻¹的电流密度下经历50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77%以上。相应的软包电池也展现出了113 mAh的高容量,展示出了良好的储能稳定性。因此,该工作为设计利用硫族-卤化物钙钛矿正极的高能量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图2. Zn||(BzTEA)₂TeI₆电池的循环性能

A tellurium iodide perovskite structure enabling eleven-electron transfer in zinc ion batteri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DOI: 10.1038/s41467-024-55385-6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支春义,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Clarivate高被引研究员(2019-2022,材料科学)和RGC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BCN纳米结构的性质研究。

 

2. Advanced Materials: 普鲁士蓝类似物’包裹’于MXene纳米片内助力高性能锂离子电池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MXenes已被视作锂离子电池中的新一代负极材料,因其具有较低的锂离子扩散势垒和优异的导电性。然而,其结构容易发生团聚和堆叠,这阻碍了锂离子和电子的进一步穿梭,导致放电容量降低。因此,引入层间间隔物来制备基于MXene的复合材料受到了广泛研究关注。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在此,扬州大学庞欢,萨斯卡彻温大学Cheng Jinbing等人引入普鲁士蓝类似物(PBAs)作为一种新型层间间隔物与MXene纳米片相结合,不仅能够保留MXene的高导电性并抑制PBA组分的体积膨胀及结构劣化,还能继承PBA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的特性。

通过巧妙调控MXene片层的尺寸,已成功获得了具有常见三明治结构以及优异核壳结构的Co-PBA@MXene复合材料。此外,通过智能控制Co-PBA与MXene之间的质量比来巧妙调节MXene的壳层厚度,制备了Co@M(x:y)复合材料。

其中,Co@M(5:2)负极由于MXene壳层所提供的保护和导电性能,以及Co-PBA内核具备的多氧化还原对和丰富的孔隙率,展现出出色的容量(在0.2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容量可达603 mA h g-1)以及优异的长期循环稳定性。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图1. 电池性能

总之,该工作通过智能控制MXene片层的尺寸,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三明治结构和核壳结构的Co-PBA@MXene复合材料。更详细地说,通过控制Co-PBA与MXene组分之间的质量比,还可以进一步改变MXene壳层的厚度。此外,作者进一步探究了MXene壳层的不同结构及厚度对Co-PBA@MXene负极在LIBs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本文进行了包括XPS、HR-TEM以及态密度测量等一系列表征,以探究所制备的Co-PBA@MXene复合材料的储锂机制,结果表明其兼具转化机制和插层/脱出机制。特别地,在所有制备得到的Co-PBA@MXene复合材料中,Co@M(5:2)核壳结构表现突出,其具有可逆容量(在2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为603 mA h g-1)以及优异的长期循环性能(即便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后,容量仍可达323.3 mA h g-1)。因此,该工作为Co-PBA/MXene复合材料的结构构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图2. 作用机制

Prussian Blue Analogues “Dressed” in MXene Nanosheets Tightly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Advanced Materials 2025 DOI: 10.1002/adma.202416665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庞欢 扬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江苏省杰出青年(2020);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2022);全球高被引学者。EnergyChem管理编辑;任《国家科学评论》学科编辑组成员;多个期刊编委、青年编委学术兼职。主要从事基于配合物框架材料的能源化学研究。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家科学评论》、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0多篇,论文被引次数达2万次,H因子为90。主编/著英文书籍3本,主编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联合重点1项)。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三完成人)、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3. Advanced Materials: 三维富氮核壳结构助力高性能锂-硫电池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在储能领域,锂离子电池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亟需提高的能量密度,稀少的锂资源、钴资源使其大规模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开发高比能、长寿命、低毒、低成本的下一代可充电电池具有重要意义。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在此,扬州大学庞欢、王赪胤、王天奕等人介绍了一种借助蛋白质的仿生钙化方法,用于原位合成氮掺杂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通过在成核步骤中利用蛋白质作为模板和导向剂,创造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核壳结构,为壳层的生长创造了理想条件。为了进一步了解蛋白质和有机配体对MOF壳层形貌的影响,作者提出了针对金属离子的竞争机制。

通过系统的实验和分析,提出了一种通过控制钙化成核来构建独特前驱体结构的策略。经过碳化后,含蛋白质的前驱体展现出了优异的多孔特性、稳定性以及高氮含量。这些特性使其成为锂-硫电池(LSB)中极具潜力的硫宿主材料。电化学测试证实,仿生钙化辅助的三维碳质结构能够有效固定溶解的多硫化物,展现出强吸附及催化能力。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总之,该工作系统探究了通过生物蛋白模板化的仿生钙化原位合成高氮掺杂MOFs(包括PBAs)的普遍性,阐明了在不同条件下蛋白质与有机配体对金属离子的竞争相互作用。通过调节蛋白质浓度梯度,研究了碳化后的P@MOF作为正极载硫材料对LSB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具体的形貌表征显示,尽管合成过程会受到反应温度、MOF尺寸以及有机配体等因素的影响,但MOF的生长过程仍受蛋白质引导,并将蛋白质包覆在其晶体结构内。P@MOF碳化后,BCC-MOF-x中的蛋白质残基为LiPSs的持续吸附和催化提供了额外的活性位点。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增强的蛋白质包覆作用对LSB有积极影响。BCC-MOF-0.4的高氮含量显著提升了电池容量和催化性能。

因此,该工作为蛋白质介导的氮掺杂MOF的原位制备提供了重要指导,且代表了碳化仿生钙化材料在储能方面的首次应用。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图2. 电池性能

Protein‐Guided Biomimetic Calcification Constructing 3D Nitrogen‐Rich Core‐Shell Structures Realizing High‐Performanc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Advanced Materials 2025 DOI: 10.1002/adma.202416268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庞欢 扬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江苏省杰出青年(2020);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2022);全球高被引学者。EnergyChem管理编辑;任《国家科学评论》学科编辑组成员;多个期刊编委、青年编委学术兼职。主要从事基于配合物框架材料的能源化学研究。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家科学评论》、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0多篇,论文被引次数达2万次,H因子为90。主编/著英文书籍3本,主编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联合重点1项)。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三完成人)、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4.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集成无负极和双离子策略助力-40℃下高能钾金属电池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钾(K)基电池由于K⁺的斯托克斯半径小以及路易斯酸性弱,在低温应用中有着巨大潜力,然而,其在零下条件下高能量密度(>200 Wh kg-1正极+负极)K电池却鲜有报道。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在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林、王华等人通过一种无负极和双离子策略,在-40 °C下实现了能量密度超过400 Wh kg-1正极+负极的K电池。

研究显示,通过向这种无负极K电池中引入一种强缔合盐作为添加剂,可以在裸集流体上建立一种阴离子衍生固态电解质界面相,从而实现高度可逆、无过量K沉积/剥离行为。此外,作者合理设计了一种二元溶剂来降低阳离子去溶剂化能垒,进而确保了即便在低温下,在这种双离子结构中阳离子和无需去溶剂化的阴离子都能有相对容易的动力学表现。

基于此,K||Al半电池在-40 °C下能达到99.98%的高库仑效率。通过与高能正极配对,制造出了一种概念验证型无负极K双离子电池(N/P=0),该电池在-40 °C下能实现407 Wh kg-1正极+负极的创纪录高能量密度,并且能稳定循环183次(容量保持率80%)。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图1. 关于电解质化学以及结构-性能关联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之,该工作通过将双离子存储原理引入无负极电池体系,首次在零下条件下实现了一种高能量密度的AFPDIB。研究显示,由于KTFSI盐添加剂的强缔合特性,TFSI⁻阴离子能够与K⁺一起被有效地牵引至负极侧的内亥姆霍兹层,随后被还原并形成一层完整的、富含无机物且高强度的SEI,从而保障无负极电池能够稳定运行。

此外,经过合理定制的二元电解质2KDG将二甘醇二甲醚助溶剂引入一甘醇二甲醚中,通过抑制{K⁺(单一甘醇二甲醚)}ₙ(PF₆⁻)ₙ的生成,使其在LTs下具备更好的流变性能,进而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

基于此,其在K||Al半电池中能够实现高达99.98%的出色库仑效率。此外,在概念验证型的Al||PTPAn全电池(N/P=0)中,于-40℃下实现了407 Wh kg-1正极+负极的显著能量密度,且能稳定运行183次循环(容量保持率达80%)。因此,该工作为促进钾离子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图2. 全电池的电化学特性

Realizing an Energy-Dense Potassium Metal Battery at −40 °C via an Integrated Anode-Free and Dual-Ion Strateg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5 DOI: 10.1021/jacs.4c12126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郭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批校长直聘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感动北航人物、北航“立德树人卓越奖”获得者;中国化学会会士、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在Science、Nature、Nat. Catal.、Nat. Mater.、JACS、Angew. Chem. Int. Ed.、PNAS、Chem. Rev. 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他引21000余次;指导博士生4人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1人获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3人获评北京市优秀论文。 近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第一获奖人,2010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5.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含砜电解质实现高压锂离子电池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由于缺乏可实现双界面稳定性的电解质溶剂,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 (LIB)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尽管基于甲磺酸乙酯 (EM) 的砜类电解质与高压正极兼容,但其高粘度和 EM 的反应性磺酸盐酯基团在石墨 (Gr) 负极分解的趋势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在此,上海大学施思齐,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程亚军、夏永高等人介绍了一种新的电解质方法,该方法在基于 EM 的电解质中使用单一共溶剂乙酸乙酯 (EA)、丙酸甲酯 (MP) 或丁酸甲酯 (MB) 来调节溶剂化和界面化学。这些助溶剂破坏了 EM 主导的溶剂化结构,减少了 EM-Li相互作用,允许更多的草酰二氟硼酸锂 (LiODFB) 整合到初级 Li+ 溶剂化壳中,并促进稳定电极界面的形成。

基于此,4.5 V Gr||LiNi0.8Co0.1Mn0.1O2 (NCM811) 全电池表现出出色的循环稳定性,在 1 C 倍率下循环 500 次后仍保持 89.1% 的容量,平均库仑效率为 99.92%。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图1. Li//NCM811的电池性能

总之,该工作利用砜溶剂EM设计了一种高压电解质。通过NMR和MD模拟,作者证明了EA的添加增强了ODFB和Li⁺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减少了EM在初级溶剂化鞘中的纳入。

具体来说,EM+EA电解质促进了由LiF和Li2SO3组成的混合CEI形成。在负极上,增加的LiODFB还原导致额外的LiF生成,有效地抑制了不良的砜还原。基于此,使用EM+EA电解质的Gr||NCM811全电池在4.5 V下循环3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0.4%。使用EM+MP和EM+MB电解质的全电池在4.5 V下循环500次后,容量保留率分别为87.4%和89.1%。因此,该项工作为锂离子电池中含砜的电解质的设计提供了关键的见解。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图2. Gr||NCM811全电池在不同电解质下的循环性能

A New Strategy for Sulfone‐Containing Electrolytes Design Enabling Long Cycling High‐Voltage Lithium‐Ion Batterie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5 DOI: 10.1002/adfm.202421687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施思齐,上海大学 教授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基于电化学的能量存储材料的计算材料学研究,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计算,结合其他计算材料科学方法和材料信息学手段(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研究电子-原子分子-纳米-介观尺度上的物质结构-性能关系和材料物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高性能材料的跨尺度计算和设计。科研成果:率先在国内开展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和电极材料及其界面离子输运、电子/离子输运协同调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设计。已在Adv. Mater.、Joule、J. Am. Chem. Soc.、Nature Commun.、Adv. Sci.、Phys. Rev. B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他引4300余次,H因子35,ESI高倍引论文2篇,2015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多尺度材料计算方法”专题综述文章被全文下载43220次,位列《科技导报》历年下载排行榜首位。申请软件著作权4项,合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20余次

6.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竞争配位和双相间调节实现高性能钠电池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因其增强的柔韧性和降低的界面电阻而成为固态钠金属电池(SMB)的突出候选者。然而,其性能受到室温下Na+电导率低、离子输运性质无序和界面不稳定的限制。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在此,南开大学焦丽芳、金婷等人将聚丙烯腈(PAN)纤维上的三维(3D)互连铜金属有机框架(Cu-MOF)引入聚环氧乙烷(PEO)基SPE中,以构建复合电解质(PPNM)。Cu-MOF的开放金属位点(OMS)与Na+竞争,有效地与PEO中的TFSI阴离子和氧原子配位,从而减少浓差极化,削弱Na+-O结合强度,促进Na+迁移。

基于此,PPNM电解质在室温下表现出优异的离子电导率(1.03×10-4 S cm-1)和较高的Na+转移数(0.58)。Cu MOF对TFSI阴离子的强锚定促进了富含无机物(NaF和Na3N)的正极电解质界面(CEI)和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层的形成,增强了双重界面稳定性。Na3V2(PO4)3@C/PPNM/Na全电池在200 mA g–1下实现了2000次循环的稳健循环性能。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图1. 理论分析

总之,该工作成功设计了一种具有 3D 连续 Na传输网络的复合电解质 PPNM。研究显示,Cu-MOF中的OMS与Na+竞争,有效地与PEO中的TFSI阴离子和氧原子配位。 该种协调促进了 Na+ 的快速运输,从而能够精确控制钠离子迁移途径和阴离子行为。 受限阴离子分解形成均匀且坚固的富含NaF/Na3N的CEI/SEI层,有效阻止钠枝晶生长和界面渗透,从而实现有效的双界面调节。

 基于此,钠对称电池表现出卓越的稳定性,可连续运行约 1000 小时而不会出现短路。 当配备各种正极时,组装的全电池显示出高倍率性能和长循环稳定性。 因此,该项工作为 MOF 改性 PEO 基 SPE 的组成和结构设计开辟了创新的可能性,推动了固态金属电池技术的发展。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图2. 电池性能

Competitive Coordination and Dual Interphase Regulation of MOF‐Modified Solid‐State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High‐Performance Sodium Metal Batteri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5 DOI: 10.1002/anie.202423075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焦丽芳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氢能专项首席科学家。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担任Battery Energy 副主编,eScience,Chinese Chem. Lett.期刊编委,中产协静电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储能学会理事。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 Rev.,Adv. Mater.,ACS Catal., Adv. Energy Mater.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20余篇,总引用26,300余次,H因子87。

 

7.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氰基丙烯酸乙酯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助力锂金属电池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锂金属因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最低的电化学电位,被认为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中最具潜力和应用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与传统的可燃液态电解质和脆性较大的陶瓷电解质相比,聚合物电解质具有高柔性、与锂金属接触性好和容易量产的优势。传统的聚环氧乙烷(PEO)聚合物在工作电压超过3.9 V时易分解,因此很难保证电池在高压正极下的稳定循环。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在此,南开大学杨化滨,北京化工大学曹鹏飞、李崚湾等人展示了一种简单的方法,使用锂盐添加剂实现ECA的可控和高效共聚,制备机械强度高和离子传导率高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用于锂金属电池(LMB)。

二氟(草酸)硼酸锂(LiDFOB)锂盐的加入可抑制ECA的阴离子活性进而实现ECA的可控自由基聚合,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锂(LiTFSI)的加入可提高GPE的离子导电性,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ECA共聚可大大提升ECA的自由基聚合速率。基于ECA的共聚物凝胶电解质所组装的LFP//Li和LCO//Li(4.5 V)电池在1 C条件下稳定循环1000圈,容量保持率分别高达81.1%和83.8%。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图1. ECA聚合行为调控示意图

总之,该项工作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共聚策略,即通过可控和高效共聚制备机械强度高和离子传导率高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用于锂金属电池(LMB)。具体而言,作者基于该电解质组装了锂锂对称电池。其中Li/PTEM4/Li电池可在0.5 mA cm-2电流密度下稳定循环750 h。

此外,LFP/PTEM4/Li电池在1C的充放电速率下能够在25 ℃和60 ℃条件分别稳定循环1000圈和500圈,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1.1%和81.3%。因此,该工作为其它高性能聚合物的合成和应用提供借鉴。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图2. PTEM4的LFP的全电池性能

Mastering the Copolymerization Behavior of Ethyl Cyanoacrylate as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for Lithium‐metal Battery Applicatio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5 DOI: 10.1002/anie.202422510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杨化滨 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1993年和1998年在南开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关西中心)任职为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高效储能材料以及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基础应用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课题和多项横向课题。近年来,在Nano Energy、Materials Today、ACS Appl. Energy Mater.、Adv. Mater. Interfaces等期刊发表诸多论文。

 

8.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π 共轭聚合物框架助力高性能固态电池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固态锂金属电池(SSLMBs)在电动汽车和无人机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因为它们具有固有的安全性和实现高能量和功率密度的潜力。 作为关键组件,具有高离子导电性、优异的热稳定性和与电极兼容性的固态电解质(SSEs)具有重要意义。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在此,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周光敏团队通过超分子定向自组装制备了一种4.1 μm厚的π共轭聚合物膜,并将其作为一种安全的SPE宿主。研究显示,通过局部离域的π电子工程实现了多孔平面分子骨架和刚性分子骨架,分别用于离子传导和结构支撑。

基于此,该电解质表现出高的离子电导率(在25℃下7.7 × 10−4 S cm−1)。此外,π共轭聚合物膜还表现出超高的抗拉强度(525 MPa),并支持稳定的Li对称电池循环超过2500小时。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图1. Li+传导和FSI限制的研究

总之,该工作构建了一种超薄、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好且具有层状结构的π-共轭聚合物薄膜。具体而言,该薄膜将PVDF-HFP/DMF/LiFSI体系作为桥接剂引入层中,形成最终的固态电解质,克服了传统固态电解质的缺点,包括不稳定性、界面兼容性差和高电子导电性。因此,该工作展示了π-共轭聚合物框架作为下一代能源存储技术候选者的潜力。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图2. Li||SPAN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电极的界面分析

An Oriented design of π-conjugated polymer framework for high-performance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5 DOI: 10.1039/d4ee03104k 

电池||顶刊集锦:支春义、庞欢、郭林、施思齐、焦丽芳、杨化滨、周光敏等成果!

周光敏,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导师为成会明院士和李峰研究员。2014-2015年于美国UT Austin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Arumugam Manthiram教授。2015-2019年在斯坦福大学崔屹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器件与电池回收,已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包括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Energy, Chemical Reviews,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PNAS,Advanced Materials等。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下午4:36
下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下午4: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