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金属电池因锂金属负极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g)和极低的电化学还原电位(-3.04 V),被视作下一代极具潜力的电池体系。然而在维持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需求的同时,实现高锂利用率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彭生杰, 东南大学汪涛、吴宇平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转换-亲锂策略。该策略通过用Fe₃C和Fe₂O₃颗粒修饰的碳纳米纤维得以验证。通过锂沉积/剥离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验证了亲锂Fe₃C基底可诱导均匀锂沉积。
锂离子存储研究和三电极体系研究表明,具有电化学活性的Fe₂O₃组分可提供额外的负极容量并抑制电池性能衰退。当与LiFePO₄正极以2的N/P比配对时,该全电池在1C倍率下循环300次展现出出色的循环稳定性,能量密度高达438 Wh kg−1。此外,该全电池在2C倍率下可实现124 mAh g−1的快充性能。
总之,该工作通过静电纺丝制得的亲锂Fe₃C颗粒,实现了低至12 mV的成核过电位和均匀锂沉积,且无枝晶生成。研究显示,具有电化学活性的Fe₂O₃组分提供了储备容量,减缓了死锂增长,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具体而言,LiFePO₄||Li/EC-LPF全电池展现出优异的性能,具有快速的动力学性能(2C倍率下为124 mAh g⁻¹),在1C倍率下循环寿命超300次,对应能量密度为438 Wh kg⁻¹(基于正极材料和锂含量计算)。因此,该工作提出的创新策略对未来高性能锂金属电池的发展极具前景。
Conversion–Lithiophilicity Hosts Toward Long-Term and High-Energy-Density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5 DOI: 10.1002/aenm.202403576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