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Nature子刊:通过生物质衍生的铁单原子催化剂实现协同密度和配位调控以实现pH通用的氧电解

可再生生物质作为一种成本效益高的碳基质来源,可用于负载单原子催化剂(SACs)。

然而,这些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大量氧会阻碍具有高氧亲和力的元素(如铁(Fe))的充分分散。

低密度和被氧化的单原子催化剂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催化应用。

基于此,2025年3月25日,西安理工大学申烨华、新疆大学井群、安徽工业大学刘明凯、闫岩、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Zheng Wang等人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Achieving pH-universal oxygen electrolysis via synergistic density and coordination tuning over biomass-derived Fe single-atom catalyst》的研究论文。

在此,作者开发了一种简便的连续活化(CA)方法,用于合成坚固的生物质衍生的Fe-SACs。

与传统的热解方法相比,CA方法显著提高了Fe的负载密度,从1.13原子/nm²增加到4.70原子/nm²。

同时,CA方法诱导了从主要的Fe-O配位向Fe-N配位的显著转变。

作者观察到,通过CA方法合成的Fe-SACs在碱性和酸性电解液中均展现出pH通用的氧还原反应(ORR)性能,其在碱性和酸性电解液中的半波电位分别为0.93 V和0.78 V。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进一步揭示,增加的Fe-N配位有效降低了ORR的能垒,从而增强了催化活性。

基于Fe-SACs的锌空气电池展现出792 mA·h·gZn−1的比容量,并且在5 mA cm⁻²的条件下具有超过650小时的超长使用寿命。

Guo, W., Pan, M., Xie, Q. et al. Achieving pH-universal oxygen electrolysis via synergistic density and coordination tuning over biomass-derived Fe single-atom catalyst. Nat Commun 16, 2920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8297-1

西安理工大学Nature子刊:通过生物质衍生的铁单原子催化剂实现协同密度和配位调控以实现pH通用的氧电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