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话题
-
港城大/吉大最新AM综述: TiO2—经典而现代的光催化剂,人工光合作用的最新发展和新兴趋势
成果简介 TiO2作为一种多功能过渡金属氧化物,其应用范围遍布能源转换/存储、环境修复、传感器和光电子学等新兴研究领域。由于其结构、形态、光学和电子特性的可调性使其成为研究最多的工…
-
施一公:拿出经费,放开手脚,一定有人能做出划时代的研究
来源 | 施一公、中国教育报、小木虫 培养应对未来挑战的拔尖创新人才 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施一公 我国有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和储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研究人员规模稳居世界首…
-
读博时没有女朋友,是种什么体验?
来源丨学术志综合整理改编自知乎、贴吧、网络 话说,读博本身就压力很大,且没钱,且寝室关系不如本科时那般融洽。这个时候,要是能有个女朋友,两人还可以一起相互安慰、逛街、聊天各种,单身…
-
多所“双一流”取消论文发表硬性规定,读博变轻松了吗?
来源丨光明日报、结构分析表征 近年来,已有多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取消了博士研究生学位申请中对发表学术论文的硬性规定。 为何要出台这样的政策,博士生们有何反应?对于博士生培养而言,发…
-
嗯?博士毕业论文,满篇吹捧导师!博导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惹争议!
来源 | 募格课堂、新京报、知网、观察者网、澎湃新闻 博士生在毕业论文里研究自己的导师写到,“张楚廷先生不仅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舞台上一位全国闻名的大学校长、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
-
一位博导的烦恼:博士申请审核制剥夺了很多考生的考试机会
来源 | 科学网博客、考博圈 现在好多学校的博士招生实行了申请考核制。按照我所在的南京师范大学的规定,申请考核制的第一步是考生提交科研成果,导师组按照标准,给每个考生打分,得分前三…
-
“离谱”!学生论文盲审成绩相差34分无缘答辩,导师怒了!
来源 | PaperRSS、学术志 论文盲审,就是指学生的论文被送给专业相关的专家审阅,而专家和学生互不知道对方是谁。盲审结果很重要,有时可以决定学生是否有机会参加答辩,甚至是否会…
-
Nature关注学术界“苦力”:做了8年博后还没有稳定工作,处境堪忧!
来源 | 科学网 Mine Altinli和丈夫Manuel Chevalier两人都在德国的机构做博士后。他们不到30岁就相识了,但现在他们已经35岁,却都还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
“我说了三句话,被导师移出群聊……” 网友:你真是Big胆了!
来源丨艾斯科蓝 因为三句话被导师移出群聊? 看到这里,科研人已经开始瑟瑟发抖,想起被导师支配的恐惧了…… 图源:豆瓣网友@啊怎么会这样 事情的原委如下 ▼ …
-
他,13岁上中科大,17岁攻读哈佛博士,31岁成为哈佛正教授!
来源丨人民日报、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虎嗅APP、募格课堂 8岁自学微积分,9岁如愿连跳N级考入智力超常实验班,13岁上中科大,17岁攻读哈佛博士,之后一不留神就打破哈佛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