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话题
- 
        
        博士生疫情居家搞科研,惨遭社死!本文系募格课堂撰写,参考来源:英国那些事儿、梨视频、扬子晚报、各高校官微 疫情期间,居家(宿舍)的硕博生,都什么样? 是一杯茶一阵烦,一篇文献看一天;还是原地健身,挥洒着无处安放的… 
- 
        
        基金委新规:填写论文成果,不再标注通讯和一作!影响有多大?来源:马军科学网、科教小站、科研大匠 1月5日,国自然基金委发布了《关于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我们分享了2点需要关注: 重磅:2022年国自… 
- 
        
        上海青年教授拿下重磅国际大奖,获诺奖得主高度评价!来源 | PaperRSS、上海大学官微、新闻网,上海大学理学院官网、化学系官网 近日,世界著名的Thieme学术出版集团发布了最新的“Thieme Chemistry Journ… 
- 
        
        最年轻者53岁!多位院士,新任大学校长来源:教育部、各高校官网、青塔。 今天,中共中央组织部在东南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命决定,黄如(2015年当选中科院院士)任东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据小编统计,2021… 
- 
        
        论文二作对硕博研究生有用吗?来源:考博圈、科研大匠 研究生发表SCI论文时,肯定考虑署名的作者位置。不同的研究生,有的是一作,还有的是二作。一作在SCI论文中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但不少研究生担心二作的含金量。… 
- 
        
        清北毕业生都去哪了?作为我国生源质量最高的两所高校,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向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绝对风向标,每一年都会受到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 日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正式发布,… 
- 
        
        46岁新晋院士:给研究生的6个建议!11月18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告出炉,46岁的武汉大学教授宋保亮当选。 他也是除45岁的北京大学朴世龙教授外,为本届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宋保亮1975年1月19日… 
- 
        
        一门兄弟双院士!哥哥在南大,弟弟在复旦来源:TOP大学来了、宁波日报、余姚发布 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 值得注意的… 
- 
        
        浙大博士毕业2年后发文:读博一定要慎重!已经博士毕业两年了,非常高兴和大家分享自己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给准备读博的同学和考博的同学一点点小帮助。 首先我简单介绍下自己,本科非 985,非 211,研究生非 985,非… 
- 
        
        29岁当博导,31岁入选创新领军人物,这位90后教授说:“最一流的基础科学来源于好奇心”来源丨PaperRss←关注Ta 日前,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出的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名单揭晓,今年31岁的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教授曹志兴入选其中。 “35岁以下… 
- 
        
        北大韦东奕回应有人送水壶:担心会影响师德,还是喜欢用矿泉水瓶来源丨PaperRss←关注Ta 无论是做人还是生活,韦东奕可能是不少人所想要成为的人。 对于做人,他年纪不大却已经是北京大学数学系的老师,而且已经是副研究员——在职称方面,与副教… 
- 
        
        疯狂内卷下,一名二本青椒的心酸逆袭之路…来源:中洪博元医学实验帮整理自知乎,ISE学术前沿 国内双一流虽好,但很明显,数量更多的三四流高校才是众多刚毕业博士们的选择。 但是读博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卷出了点可怜巴巴的科研成果… 
- 
        超级重磅!2021年最新中科院预警期刊名单发布!他们榜上有名……来源丨ISE学术前沿、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分区表、网络 今早,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结合专家咨询结果和计量指标表现,发布了2021年度《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 》。名单一经发出,引发… 
- 
        清华青椒:读博亏了一套豪宅来源:青塔人才整理自知乎 前不久,清华大学姚班助理教授张焕晨在网络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名为《读博,你真的想好了吗》。文中,“读个博士基本上亏出去了一套豪宅”、“博士生患上精神疾病的风… 
- 
        
        海归博后自述:不管曾经再流弊,35失业跑滴滴!来源:CFD界,ID:cfdresearch,中外学术情报 我,2016年博士毕业,随后出国做了一年的博士后。中途有近3年海外经历。2018年进入北京某原211高校。自己有一个网站… 
- 
        
        饶毅 :论科学家的层次科学家的层次 一流:对人类文明有影响的科学家; 二流:研究超过一般诺奖水平,而被优秀科学家所长期赞誉,影响长远; 三流:研究达到诺贝尔奖平均水平,本学科出类拔萃,其发现和结论为重要… 
- 
        
        如何看待23岁博士毕业的科研人,都争着去当网红了?来源:知乎、百度百科、知识分子、新华网、学术志等 编辑:学妹 14岁就上中科大,23岁博士毕业,在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现在是中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 
- 
        2022高校寒假调整时间汇总,最多提前27天!来源丨软科 ← 关注TA 近期,国内多地发生关联疫情,加上冬季因素的叠加影响,疫情防控形势愈发紧张,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再一次面临严峻考验。寒假如何安排,是广大师生最为关心的问题?… 
- 
        
        江雷院士:虽然无法报答导师,但可以把爱传递给学生来源丨中国科学院大学 ← 关注TA 编者按:“科学家的另一个含义必须是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江雷院士,回忆起自己的求学岁月,总会感… 
- 
        
        申请了5次国自然基金终于中了!青椒分享自身血泪教训来源丨丁海霞科学网博客 导读: 一年一度的国自然基金申请季又来了!你的申请书进展如何? 科学网博主、来自贵州大学的丁海霞在经历了5次基金申请后,终于在今年成功上岸!丁海霞表示,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