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顶刊
-
崔小强等:应用机器学习快速筛选过渡金属单原子负载N掺杂γ相石墨炔用于一氧化碳电还原C1产物的理论研究
背景介绍 将二氧化碳(CO2)电化学转化为有价值的碳基产品被认为是解决温室效应和全球能源问题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方法。虽然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CO)已达到很高水平,但由于二氧化碳还…
-
张博威/轩福贞团队:“基于DFT理论计算与机器学习的创新筛选方法:加速析氢和传感单原子材料的发展”
背景介绍 氢气有巨大的脱碳潜力,近年备受关注。电化学水分解被视为有前途的氢能制备方法之一。在氢产生和检测领域,析氢反应(HER)在电化学水分解和氢传感装置中的性能受催化剂材料影响。…
-
JPCL快讯 | 利用可扩展神经网络势模型以第一性原理精度模拟表面反应超热产物平衡动力学
英文原题:Modeling Equilibration Dynamics of Hyperthermal Products of Surface Reactions Using S…
-
【DFT+实验】青岛科技大学王磊/赖建平教授团队:通过调节双电层一步合成并调控羟基氧化物形貌
背景介绍 具有巨大潜力的过渡金属羟基氧化物可用于多种催化氧化反应。FeOOH因其天然丰度和成本效益而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一体化电催化剂可以降低接触电阻,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使气体…
-
赵天寿院士组招聘电解水制氢、全固态锂电池、液流电池博士后
一、课题组负责人简介赵天寿,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会士。曾获Croucher资深研究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
-
【DFT+实验】张亚运、龙东辉AM:共格纳米异质晶群构建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
【研究背景】 锂硫电池(Li-S)具有1675 mAh g-1的理论容量和2600 Wh kg-1的能量密度,被认为是下一代储能系统的有力竞争者。然而,其大规模商业化仍然面临重大的…
-
【DFT+实验】浙江大学陆俊教授团队AFM:准固态锂金属电池塑料晶体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中微相结构的调节
研究简介 准固态锂金属电池(QSSLMBs)需要稳定的电解质界面来保证可靠的电能供应,因此开发具有高且均匀导电性的聚合物电解质很有意义。然而,在聚合物电解质制备过程中,聚合物电解质…
-
【DFT+实验】上海科技大学林柏霖课题组:卤素修饰的铜基催化剂促进高效电化学还原CO₂产乙醇
背景介绍 液态多碳产物,如乙醇和丙醇,以其高能量密度、方便的储存和运输特性,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高效的电化学转化二氧化碳为液态多碳产物对于减少CO2排放和实现可再生能源储存至关…
-
【DFT+实验】南京师范大学李亚飞&南京大学郭少华课题组:C60作为一种锂氧电池高活性非金属催化剂
背景介绍 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和能源危机,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锂氧电池(LOB)作为一种有前景的清洁存储转化技术,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3500 Wh·kg-1…
-
崔光磊研究员AM:将两种冲突的理论统一起来,金属负极沉积迎来全新认识!
利用金属阳极是满足对高能量密度充电电池迫切需求的最有吸引力的方法。遗憾的是,由不均匀沉积行为导致的枝晶晶粒的形成始终威胁着电池的安全。为了探索不同沉积行为的起源并预测各种工作条件下…
-
【MS纯计算】IJHE:含和不含Li修饰的BC3N2单层的储氢性能和可逆性
成果简介 在氢经济的背景下,识别和开发用于有效储氢的新型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科技大学雍永亮等人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具有和不具有锂(Li)修饰的BC3N2单层的储氢性能。 计算…
-
更广泛适用的电化学恒电位模拟新方法
近日,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Marko Melander和电子科技大学吴铜伟等人发展了更普适的电化学恒电位模拟新方法,解决了固定费米能级方法的局限性。 电化学在清洁能源转换等方面发挥着…
-
【DFT+实验】北航赵勇、张千帆与中科大余彦ESM:巧秒构筑MoS2@CoS2异质管套管中空纳米纤维提升储钠反应可逆性及动力学
▲第一作者: 高松伟 共同通讯作者:张千帆、余彦、赵勇 通讯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论文DOI:10.1016/j.ensm.2023.103170 …
-
当电子显微镜遇上AI:自动化实验引领科技新潮流
材料科学主要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跨越从原子到微米尺度。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已成为在这些尺度上研究材料的重要工具,特别是由于其能够与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相…
-
剑桥大学研究人员首次在天然矿物表面发现磁单极子!
磁单极子(Magnetic monopole)指仅带单一磁极的基本粒子,与我们熟悉的磁铁——同时具N极与S极的磁偶极子(magnetic dipole)不同,前者磁感线分布类似点电…
-
【DFT+实验】湖南大学马建民Angew CEI构建实现4.6V和70°C Li||LiCoO2电池
研究背景 使用高压LiCoO2正极的锂金属电池可以获得>400 Wh kg-1的比能量,然而在高电压和高温下传统的碳酸乙烯基电解质容易发生过度氧化和催化分解,从而形成有机物主…
-
【DFT+实验】胡勇胜/陆雅翔/Wagemaker最新Nature Energy聚焦快充型钠电!
背景介绍 可充电电池的功率密度较低导致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远长于内燃机车的充电时间。负极侧被广泛认为是实现快速充电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系列先进的负极材料已经被提出,如石墨烯-…
-
【DFT+实验】局部几何畸变增强Zn-Nx催化活性方面的主导作用
【研究背景】 实现原子分散金属-氮-碳(M-N-C)位点的纳米级应变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几何应变是否能激活Zn原子的惰性3d104s2电子轨道,从而提高Zn原子的氧还原活性,目前还…
-
浙大开发DeepSorption:专家知识共学习的晶态多孔材料吸附性能深度学习框架
近日,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邢华斌教授团队和陈华钧教授团队瞄准多孔吸附剂材料的精准智造,开发出专家知识共学习的晶态多孔材料吸附性能端对端深度学习框架 Deep…
-
【DFT+实验】对Na3V2(PO4)3进行表面晶格修饰促进中间相Na2V2(PO4)3形成提高储钠性能
来自公众号:深水科技咨询 本文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研究背景】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SIB)因其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电化学反应机理与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