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顶刊
-
【DFT+实验】北京大学童美萍团队:COF光催化合成H2O2,再发Nature子刊!
成果简介 太阳能驱动的光合成是一种生产过氧化氢的可持续过程,但其效率受到副反应的困扰。无金属的共价有机框架(COFs)在光合成 H2O2 方面大有可为由于其能形成合适的中间体并抑制…
-
【QE/VASP计算】Nano Letters: 确定Li-Cs系统的相图和电子性质!
研究背景 压力作为一个热力学参数,不仅可以用来显著改变材料的原子和电子结构,形成丰富的相图,从而表现出奇特的物理或化学性质,还可以用来设计在正常条件下无法获得的新型功能材料,如丰富…
-
【纯计算】日本东北大李昊CM:遗传算法和MetaD协同 “暴力”破解固态电解质的构效关系
标题:Explore the Ionic Conductivity Trends on B12H12 Divalent Closo-Type Complex Hydride Ele…
-
【DFT+实验】正极材料!湖南大学刘继磊课题组最新PNAS
刘继磊,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电化学储能材料和器件设计、优化和机理研究,具体包括:原位光谱-电化学表征、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和器件设…
-
崔屹/鲍哲南,最新PNAS!锂硫电池再现“中庸之道”!
成果简介 锂-硫(Li-S)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的特点,是下一代储能技术的理想选择。然而,由于多硫化锂(LiPS)中间体易发生溶解,导致容量衰减快,自放电严重,致使电池的循环…
-
国科大&人民大学团队提出新深度学习框架,对物理学进行编码以学习反应扩散过程
时空动力学(Spatiotemporal dynamics)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比如,反应扩散过程表现出有趣的现象,在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物理学和生态学等许多学科中都很常见。 对…
-
【DFT+实验】中科院彭章泉团队:具有H2O结构调节能力的碳量子点高性能锌阳极
全文摘要 水系锌金属电池具有高比容量和足够的安全性,但其稳定性和寿命有限,这主要是由于锌负极表面上界面H2O诱导的寄生反应。因此,了解和控制界面H2O行为以提高Zn阳极的电化学性能…
-
Sb2Te相变材料的多尺度模拟:非易失性光子应用
硫族化合物相变材料(PCMs)能够在结晶相和非晶相之间迅速、可逆地转换。两相之间原子结构和键合机制的巨大差异导致两相在电学和光学性质方面存在显著不同,可用于数字数据的编码。 Fig…
-
磁性拓扑量子的脆弱与坚守
Ising 以为,十多年前清华大学薛其坤老师他们在磁性拓扑绝缘体 (magnetic topological insulator, magnetic TI, MTI) 中观测到量子…
-
Nature:巨龙课题组发现天然石墨烯是一种全新的多铁材料
2023年10月18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巨龙课题组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一项最新成果,题为“Orbital multiferroicity in pentalayer rh…
-
自旋超固态及其巨大磁卡效应的发现
量子磁体中如果存在自旋阻挫效应,体系中的自旋交换相互作用将会相互竞争,导致经典基态无法满足能量最低的要求。因此,在阻挫量子磁性体系中探索新型量子物态是凝聚态物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
反铁磁序中自旋涨落引起的自旋霍尔效应增强
自旋霍尔效应(SHE)可借助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将电流转换成纯自旋流,而后者可被进一步用于驱动磁矩反转或进动,即自旋轨道力矩(SOT)效应。它成为工业界第三代自旋轨道力矩型磁随机存储器…
-
翻转吧,奈尔矢量
磁性材料是一个多元、丰富的家族,包括抗磁体、顺磁体、铁磁体、反铁磁体和亚铁磁体这些重要成员。这一家族如果拓展到量子磁体,除了基态磁结构外,还有很多低能激发态磁性,更引得“江山如此多…
-
南京理工大学陈恺课题组在量子电介质物理取得新进展
近日,南京理工大学陈恺课题组用介电谱和极化测量表征了巨介电体系钛酸铜(Ca4-xCuxTi4O12)对不同强度交变电场的动态响应。这项工作扩展了准极化子的表面极化(quasipol…
-
【DFT+实验】Nat Catal:李爱龙/肖建平/Ryuhei Nakamura团队报道氧化锰电催化剂用于PEM电解水制氢
2024年1月17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孔爽研究员、李爱龙研究员、Ryuhei Nakamura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龙军博士、肖建平研究员团队合作在Nature C…
-
【DFT+实验】最新AM:富氟类固态电解质稳定锂金属电池!
背景介绍 锂金属电池的发展受到循环寿命和安全性两个基本问题的制约。首先,锂负极和电解质之间的持续寄生反应导致容量损失和循环寿命短。其次,伴随的不均匀锂沉积会导致锂枝晶的生长,带来隔…
-
超材料理论设计:力学性能优异化
近年来,由于三维制造工艺和优化技术的进步,定制特性的机械材料设计引起了极大的兴趣。晶格结构因其高强度–重量比、出色的能量吸收能力和卓越的结构稳定性,在航空航天、汽车、生…
-
【DFT+实验】南航Appl. Catal. B:构建三维互联的氮掺杂碳管网络实现镍单原子高效CO2电还原
大气中CO2浓度的大幅增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已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CO2电还原(CO2RR)可以以化学键的形式储存间歇性可再生电能,被认为是一种实现碳中和的令人鼓舞的…
-
斥资30亿!重庆大学首个大科学装置表现出色,今日Nature Nanotechnology!
成果介绍 范德华(vdW)材料的堆叠工程是量子器件中控制拓扑电子相位的有效方法。将原子嵌入到vdW材料中,可以在原子尺度上调节堆叠结构。 重庆大学郦盟、唐文新,东京大学Ryota …
-
【纯计算】ChemSusChem:构建用于高性能氧氧化还原反应Fe单原子催化剂中的N,S和N,P共配位
研究背景 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用于氧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的有效电催化剂,其中配位环境在活化中心金属的本征活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FeN4-SAC为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