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报道了一种GaZrOx/H-SSZ-13复合材料,其在烃中的丙烷选择性为79.5%,丁烷选择性为9.9%,CO选择性为31.8%,CO2转化率为43.4%。
将CO2 选择性氢化为更高价值的烃,特别是单一产品,具有极大的意义,但还面临着挑战,因为同时发生了许多相互竞争的基本反应。
基于此,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樊卫斌研究员(通讯作者)等人 报道了一种GaZrOx /H-SSZ-13复合材料,其在烃中的丙烷选择性为79.5%,丁烷选择性为9.9%,CO选择性为31.8%,CO2 转化率为43.4%。
同 时,GaZrO x /H-SSZ-13的催化 性能在500 h内能很好地保持。 在ZrO 2 中掺入适量的Ga后,会产生具有中等CO 2 吸附强度的高浓度表面氧空位,从而促进了甲醇的形成。 H-SSZ-13的大量强酸位点严重限制了生成的甲醇在高H 2 压力下转化为芳烃,抑制了基于芳烃的循环,有利于基于烯烃的循环。
因此,获得的丙烯和丁烯远多于乙烯,尽管它们在H-SSZ-13的强酸位点上被快速氢化为相应的烷烃。
近年来,将CO2 加氢为液体燃料和化学品引起了极大的研究兴趣,并通过热催化、电催化和光催化进行了探索。CO2 的热催化氢化有两条路线:
其中,后一种很容易打破安德森-舒尔茨-弗洛里规则的限制,并且由于催化剂中沸石组分的限制,对烯烃或芳烃等目标产物具有更高的选择性。然而,进一步提高选择性,特别是获得单一特定产品仍具有挑战性。研究结果表明,从CO/CO2 加氢合成特定烃是可能的。
轻烯烃和芳烃比烷烃更经济,但仍以烃类混合物的形式获得。此外,将CO/CO2 高效加氢成单一的烯烃或芳香族产品非常困难。InZrOx /H-SSZ-13复合材料在350 ℃、4.0 MPa、H2 /CO2 为3/1下,在100 h内可保持CO2 转化率为24%、丙烷选择性约为70%,其CO选择性达40-60%,导致碳利用效率较低。Pd基催化剂能够降低CO选择性,提高CO2 转化率,但丙烷选择性低于63%。同时,Pd的使用增加了催化剂的制备成本。
ZrO2 /H-SSZ-13对丙烷的选择性为73.6%,对液化石油气(LPG,丙烷+丁烷)的选择性为81.3%,而对CO的选择性为19.5%,但其在350 ℃和3.0 MPa下的CO2 转化率仅为5.3%。
将Ga加入ZrO2 中,CO2 转化率随着丙烷和液化石油气选择性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当Ga/Zr摩尔比为0.5时,在相同条件下CO2 转化率和丙烷选择性提高到16.3和78.9%。
提高原料中H2 /CO2 的比率,进一步提高CO2 转化率并显著降低CO选择性,同时对丙烷和LPG的选择性影响较小。优化催化剂制备方法和反应条件,将CO2 转化率提高到43.4%,对丙烷和LPG的选择性分别保持在79.5和89.4%。
在350 ℃和3.0 MPa下,反应500 h后,对丙烷和LPG的选择性分别达到74和87%,CO2 转化率和CO选择性均在20%左右。
反应1 min后,约在1585、1386和1373 cm-1 处出现了甲酸盐(HCOO*)的特征带,并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强。
结果表明,CO2 吸附在GaZrOx (0.5)表面氧空位上,可快速与活性H*反应生成HCOO*和CH3 O*中间体,并进一步氢化生成甲醇。
甲酸和甲氧基化合物的特征峰强度依次为:GaZrOx (0.5) >GaZrOx (4.0)>GaZrOx (0.1) >ZrO2 。随着H-SSZ-13分子筛Si/Al比从3.3升高到9.6,聚甲基苯和聚甲基环烷等芳香族产品的明显减少,而随着Si/Al比升高到15.6和22.0,其数量大幅增加。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它产生的芳香物质比H-SSZ-13多得多。
GaZrOx (0.5)/H-SSZ-13(6.0)和GaZrOx (0.5)/H-SSZ-13(9.6)的结焦率,低于H-SAPO-34和其他H-SSZ-13样品,表明在高H2 压力下H-SSZ-13强酸量和强度的增加显著抑制了芳香型HCP的生成,削弱了芳香型循环,而增强了烯烃型循环。
在350 ℃、3.0 MPa、甲醇空速为0.24 h-1 下,反应14 h后丙烷选择性比H-SSZ-13保持在56%。
当H2 压力降低到0.1 MPa时,在5.5 h内丙烷选择性迅速降低到50%以下。H-SAPO-34在Ar气氛中表现出典型的MTO产物分布,C2 = -C4 = 选择性为87.9%(乙烯25.6%、丙烯41.6%和丁烯20.7%)。
随着反应时间增加到5.5 h,丙烷选择性迅速下降到不到10%,而更多的C2 烃类在H-SAPO-34上生成。H-SSZ-13(6.0)在14 h内,丙烷选择性约为56%。
Highly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CO2 to propane over GaZrOx /H-SSZ-13 composite. Nature Catalysis , 2022 , DOI: 10.1038/s41929-022-00871-7.
https://doi.org/10.1038/s41929-022-00871-7.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