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电池有希望在低温(LTs,低于0℃)下运行时将电池级能量密度提高到300Wh kg-1以上。然而,现有的Li-S电池在低温下的容量释放仍然差强人意。而且几乎没有人验证Ah级软包电池在LTs下的实用性。
苏州大学晏成林、南通大学钱涛等通过分子动力学(MDs)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系统地研究了低温下传统Li-S电池的Li+溶剂化结构,并前所未有地揭示了锂盐浓度与Li+脱溶化屏障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即稀释的电解液可以增强Li+脱溶动力学,从而改善低温Li-S电池的容量性能。
在理论模拟结果的指导下,作者使用常规溶剂(DOL/DME,1:1)和不同浓度的LiTFSI制备了Li-S电池电解液,并研究了其低温性能。
正如预期的那样,减少电解液中LiTFSI的含量可以有效地促进Li-S电池在低温下的放电容量。与25℃时相比,使用0.5M电解液的Li-S电池在-40℃时能保持67.34%的容量。
特别是,作者采用高硫负载(5.6 mg cm-2)正极和稀释电解液在贫电解液条件(E/S = 4 mL g-1)制备了Ah级软包Li-S电池,其在0℃时提供了约1000 mAh g-1的放电容量和350 Wh kg-1的超高能量密度,这为实现实用的高能量低温Li-S电池提供了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Weakening Li+ De-solvation Barrier for Cryogenic Li–S Pouch Cells. Advanced Materials 2022. DOI: 10.1002/adma.202208590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