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锂层状氧化物由于结合了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氧化还原活性,是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有前景的正极候选材料。然而,严重的晶格氧损失不可避免地诱发过渡金属(TM)和锂层中不可逆的锂迁移,这降低了Li-O-Li构型的稳定性,从而导致严重的结构畸变和容量衰减。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周豪慎、乔羽等首次在锂基层状氧化物中引入Li-O-Na构型,它不仅可以触发氧的氧化还原活性以提供额外的容量,而且还可以稳定层状结构以实现优异的循环性能。
图1. 材料表征
具体而言,作者通过Na[Na1/3Ru2/3]O2的Li+/Na+离子交换过程,获得了具有Li-O-Na构型的新型层状氧化物正极,Li[Na1/3Ru2/3]O2。通过TM层内的固体Na替代,Li-O-Na构型在循环时可以保持,这增强了长期循环时的结构和电化学稳定性。因此,不仅触发了可逆的氧氧化还原反应,而且不可逆的氧释放也能得到有效的抑制,在可逆的阴阳离子氧化反应的基础上,层状Li[Na1/3Ru2/3]O2实现了232 mAh g-1的高容量。
图2. 层状Li[Na1/3Ru2/3]O2的电化学性能
此外,受益于TM层内稳定的Na替代,在(脱)锂化过程中实现了可逆的相变和结构演化,实现了卓越的电化学性能,在50和200 mA/g时分别提供了每圈循环0.021%(800次)和0.019%(1000次)的有限容量衰减。总之,这项研究结果不仅证明了可逆的氧氧化还原反应是在基于Li-O-Na构型的锂基正极材料中实现的,而且还为传统Li-O-Li构型的富锂氧化物正极提供了一种有竞争力的结构。
图3. 层状Li[Na1/3Ru2/3]O2循环时阴阳离子氧化还原行为分析
Triggering and Stabilizing Oxygen Redox Chemistry in Layered Li[Na1/3Ru2/3]O2 Enabled by Stable Li–O–Na Configuration. ACS Energy Letters 2022. DOI: 10.1021/acsenergylett.2c0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