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厦门大学陈松岩/王鸣生Nature子刊:无外部压力即可运行的硅基全固态电池!

重磅!厦门大学陈松岩/王鸣生Nature子刊:无外部压力即可运行的硅基全固态电池!

硅因其高的比容量(3590 mAh g-1)而成为固态电池(SSBs)中最有前途的负极材料之一。硅在0.4 V(vs Li+/Li)的锂化电位下不仅可以防止锂沉积和锂枝晶生长,而且比其他合金负极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但由于需要高外部压力,其应用面临重大挑战。

重磅!厦门大学陈松岩/王鸣生Nature子刊:无外部压力即可运行的硅基全固态电池!

在此,厦门大学陈松岩、王鸣生,南京林业大学韩响等人开发了一种Li₂₁Si₅/Si-Li₂₁Si₅双层负极并将其用于无需外部压力即可运行的全固态电池。在冷压烧结Li₂₁Si₅合金的过程中,负极形成了具有离子/电子混合传导的顶层(Li₂₁Si₅层)和包含三维连续导电网络的底层(Si-Li₂₁Si₅层)。由此在负极|SSE界面产生的均匀电场消除了对高外部压力的需求,同时使负极界面的锂离子通量提高了两倍。这种高效的离子/电子传输系统助于均匀释放Si颗粒在循环过程中的膨胀应力,并稳定负极的体相和界面结构。

基于此,Li₂₁Si₅/Si-Li₂₁Si₅负极在45℃下表现出10 mA cm⁻²的临界电流密度,容量为10 mAh cm⁻²。Li₂₁Si₅/Si-Li₂₁Si₅|Li₆PS₅Cl|Li₃InCl₆|LCO电池在0.25 mA cm⁻²下,初始库仑效率高达(97±0.7)%,面容量为2.8 mAh cm⁻²,并且在2.5 mA cm⁻²下循环1000次后,膨胀率仅为14.5%。

重磅!厦门大学陈松岩/王鸣生Nature子刊:无外部压力即可运行的硅基全固态电池!

图1. ASSBs的Li₂₁Si₅/Si-Li₂₁Si₅负极的离子/电子传输特性表征

总之,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无需外部压力即可运行的ASSBs的Li₂₁Si₅/Si-Li₂₁Si₅双层负极。Li₂₁Si₅粉末在600MPa下冷压烧结,有助于构建结构稳定的Li₂₁Si₅/Si-Li₂₁Si₅负极,该负极具有离子/电子混合导电层(Li₂₁Si₅层)以及三维连续导电网络(Si-Li₂₁Si₅层中的Li₂₁Si₅网络)。Li₂₁Si₅层使负极表面电场均匀化,有助于锂离子均匀且快速地传输至Si-Li₂₁Si₅表面,并避免锂枝晶穿透进入SSE。充分的电接触会加速Li₂₁Si₅与Si颗粒之间的自放电行为,避免Si颗粒在循环过程中出现应力集中,从而稳定负极结构。

结果显示,ASSBs在0.25 mA cm⁻²、45℃条件下实现(97±0.7)%的ICE。此外,电池在首次放电容量为2.8 mAh cm⁻²时实现稳定循环,且膨胀率低至14.5%。Li₂₁Si₅/Si-Li₂₁Si₅-ASSBs在不同倍率下也表现出优异性能。因此,该工作为全固态硅基负极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重磅!厦门大学陈松岩/王鸣生Nature子刊:无外部压力即可运行的硅基全固态电池!

图2. Li₂₁Si₅/Si-Li₂₁Si₅-ASSBs的电化学性能

Silicon-based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operating free from external press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DOI: 10.1038/s41467-025-56366-z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下午4:40
下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下午4: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