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设计了一个由N掺杂碳纳米纤维(NCF)和MoS2组成的三维框架,作为Na沉积的基底。
金属钠由于其低成本和高容量,是下一代电池最有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不均匀的钠成核、随后的枝晶生长和巨大的体积变化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应用。
厦门大学李秋红等设计了一个由N掺杂碳纳米纤维(NCF)和MoS2组成的三维框架,作为Na沉积的基底。
2H-MoS2和N-功能团具有很强的亲钠性,有助于吸附Na+和降低Na的成核能量。由于2H-MoS2和吡啶N-官能团促成了低成核势垒,高负载的Na可以均匀地沉积在MoS2/NCF骨架的表面。循环之后,Na的扩散将由1T-MoS2表面的Na迁移控制,其能量屏障要低得多(-0.291 eV)。
因此,超强亲钠性和最终吸附的协同使得Na在8 mA cm-2的条件下剥离/沉积超过3000次,并具有99.6%的库仑效率(在2 mA cm-2的条件下循环8000次)。
此外,对称的MoS2@NCF/Na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较小的滞后电压(在6 mA cm-2和3 mAh cm-2的条件下,经过3000次循环后为30.0 mV)以及优异的倍率性能(在20 mA cm-2的条件下为120 mV的低过电势)。
得益于上述优势,MoS2@NCF/Na||NVP@C全电池在循环和倍率性能方面也表现出显著的改善(在30C时为75 mAh g-1)。这项工作为先进的高性能钠金属电池开发了一种基于稳定Na沉积的有前景策略。
Homogenous sdiophilic MoS2/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fibers to stabilize sodium deposition for sodium metal batteries.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2. DOI: 10.1016/j.ensm.2022.09.015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