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AFM:基于M-H键调控的析氢反应抑制层,用于实现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稳定的锌负极

为应对锌负极析氢反应(HER)这一长期存在的挑战,研究人员通过材料设计开发出一种析氢反应(HER)策略。

基于此,2025年3月23日,西安理工大学李喜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会明、韩翠平等人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题为《A HER-Inhibiting Layer Based on M-H Bond Regulation for Achieving Stable Zinc Anodes in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

有别于以往的方法,研究人员借助第一性原理计算,筛选出低配位的Nb₂C MXene作为抑制介质。

充分利用其高|ΔG*H|(1.03 eV)和卓越的结构稳定性这两个优势,设计出HER抑制层Nb₂C@Znp,取得了以下重要进展:

起始电位显著提升 :实现了 1.97 V(相对于 Zn²⁺/Zn)的析氢起始电位,相比裸锌负极正移了 0.51 V。

循环稳定性优异 :在 2 mA cm⁻²的电流密度下可稳定运行 2000 小时,在 10 mA cm⁻²的电流密度下可稳定运行 700 小时。

协同抑制析氢与减轻枝晶生长:通过对界面电子结构的调控,同时抑制析氢反应并减轻枝晶生长。

机理研究表明,Nb₂C 基体减弱了 M-H 键的键能,同时为 Zn²⁺创造了优先迁移通道,实现了抑制氢吸附和均匀化锌沉积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了电荷效率(CE)和循环稳定性。

A HER-Inhibiting Layer Based on M-H Bond Regulation for Achieving Stable Zinc Anodes in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Adv. Funct. Mater., 2025.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02186

西安理工大学AFM:基于M-H键调控的析氢反应抑制层,用于实现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稳定的锌负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