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锂硫电池(LSBs)中,优化固-固转化动力学一直是一个挑战。
基于此,2025年3月21日,西安理工大学李喜飞等人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题为《Understanding the Electron State Effect of Iron Single-Atom for Enhancing Solid–Solid Conversion Kinetics of Sulfur Cathodes》的研究论文。
在本研究中,作者通过引入硼原子进入配位壳层以破坏仅由氮配位的构型(Fe-N4/C),开发了一种氮和硼双配位的铁单原子催化剂(Fe-N₂B₂/C)。
硼的介入降低了铁原子的氧化态,这增加了铁3d轨道的电子密度,并缩小了导带和价带之间的带隙。
此外,Fe-N₂B₂/C中Fe的升高的d带中心提高了反键轨道能量,为电荷转移和多硫化物吸附提供了位点。
这些电子调控赋予了Fe-N₂B₂/C卓越的锚定能力和催化活性。
因此,在醚基电解液中,S@Fe-N₂B₂/C硫正极在4.0 C时提供了786 mAh g⁻¹的初始容量,在200个循环后保持了令人印象深刻的82.7%的容量保持率,并且在500个循环后表现出缓慢的容量衰减(0.08%)。
同时,在基于卤化物电解质(HEs)的全固态系统中,S@Fe-N₂B₂/C正极实现了显著的放电容量(1066 mAh g⁻¹,0.1 C)、高平均库仑效率(>99%)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0.068%,0.2 C)。
本研究揭示了铁单原子催化剂卓越活性的起源,并为基于HEs的全固态系统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策略。
Understanding the Electron State Effect of Iron Single-Atom for Enhancing Solid–Solid Conversion Kinetics of Sulfur Cathodes,Adv. Funct. Mater.,2025.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04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