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AM:通过调控晶界实现晶粒尺寸大于2微米的高效宽带隙钙钛矿及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

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是钙钛矿光伏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尽管具有巨大潜力,但构建高效串联结构所必需的宽带隙钙钛矿却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1.78 eV带隙的钙钛矿中,高溴含量(>40%)会引发快速结晶,这使得晶界生长难以控制,并导致其薄膜的晶粒尺寸比窄带隙钙钛矿薄膜更小、缺陷密度更高。

基于此,2025年3月23日,武汉大学方国家、柯维俊、王为忠、华中科技大学傅华华等人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题为《Grains > 2 µm with Regulating Grain Boundaries for Efficient Wide-Bandgap Perovskite and All-Perovskite Tandem Solar Cells》的研究论文。

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将四(五氟苯基)硼酸钾分子引入到反溶剂中,采用晶体取向优化策略来调控晶界生长,从而实现了晶粒尺寸超过2微米的宽带隙钙钛矿薄膜,并有效消除了晶界处多余的铅卤化物和缺陷。

因此,在单结宽带隙钙钛矿器件中实现了显著的效率,其光电转换效率(PCE)达到了20.7%;在全钙钛矿串联器件中,双端PCE达到了28.3%,四端PCE达到了29.1%,这些效率值均属于文献中报告的最高水平之列。此外,这些器件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些发现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Grains > 2 µm with Regulating Grain Boundaries for Efficient Wide-Bandgap Perovskite and All-Perovskite Tandem Solar Cells, Advanced Materials, 2025.https://doi.org/10.1002/adma.202502770

武汉大学AM:通过调控晶界实现晶粒尺寸大于2微米的高效宽带隙钙钛矿及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