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顶刊
-
吴锋院士/陈人杰/李月姣AFM:锂金属电池双盐聚醚电解质界面机理研究
固态电池被认为是储存大量和安全的电化学能量的新途径。然而,高电压耐受性差以及界面接触不良已成为其在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LMB)中应用的瓶颈。 在此,北京理工大学吴锋院士、陈人杰教…
-
吴明红院士/吴超Nano Lett.:N掺杂TiNb2O7实现高利用率的Li/Na金属电池
锂/钠(Li/Na)金属电池作为高能量存储设备的有前途的候选者已经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锂/钠电镀时枝晶的生长阻碍了它们的实际应用。 在此,上海大学吴明红院士及吴超教授等人合成了…
-
张久俊院士/赵玉峰Small:调节硬碳的石墨畴以实现高速率和稳定的钠存储
树脂衍生的硬碳(HCs)通常对钠离子电池(SIBs)和钾离子电池(KIBs)都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但其高价格和高温热解(≈1500°C)阻碍了其实际应用。 在此,上海大学张久俊…
-
山大徐立强EnSM: 基于超细硼化锆纳米颗粒构建锂硫电池的双向催化剂
多功能主体材料具有高导电性和强化学吸附能力,可以定向催化多硫化锂的电化学转化,因此,其合理的设计被认为是解决锂硫电池臭名昭著的“穿梭效应”的有效策略。 在此,山东大学徐立强教授等人…
-
周豪慎/何平AFM: 单晶富锂层状正极材料的析氧和结构畸变抑制
富锂氧化物可被视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因为额外的氧氧化还原活性大大提高了输出能量密度。然而,氧损失和结构畸变导致初始库仑效率低和循环性能严重衰减,进一步阻碍了它们…
-
陈人杰/李丽AEM: 高效选择性回收正极废料获得高性能锂电负极
废电池造成的污染正在引发环境危机,推动了创新回收和升级回收方法的发展。常规回收技术受到高污染、低效率、产品利用率低等技术壁垒的困扰。 在此,北京理工大学陈人杰教授、李丽教授等人报道…
-
张锁江院士/张海涛AFM: “陶瓷包离子凝胶”混合固体电解质中的Li+传输机制
了解混合固体电解质 (HSE) 中的离子传输行为对于具有高安全性的可充电锂金属电池 (LMB) 的实际实现至关重要,这将加速更好的混合电解质的设计。 在此,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锁…
-
陈人杰/李丽AEM: 高效选择性回收正极废料获得高性能锂电负极
废电池造成的污染正在引发环境危机,推动了创新回收和升级回收方法的发展。常规回收技术受到高污染、低效率、产品利用率低等技术壁垒的困扰。 在此,北京理工大学陈人杰教授、李丽教授等人报道…
-
厦大孙世刚院士/廖洪钢教授EES:370次循环后无容量衰减的锂金属电池!
快速扩散的锂在负极表面的不均匀聚集会加剧其尖端效应诱导的成核/生长,导致锂金属电池(LMB)中“臭名昭著”的枝晶生长。调节锂在负极表面的扩散是目前诱导其均匀沉积的主流方法,而锂在负…
-
Nature Materials:两性离子,电解质的未来!
两性离子(又称内盐)代表了一种独特但非常多样化的材料类别,其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物种共价结合。两性离子已被广泛研究,应用于表面活性剂、表面涂层和催化剂,以及作为液晶和嵌段共聚物的基本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