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顶刊
-
闵宇霖/徐群杰/范金辰Small:锂负极上原位构建人造SEI层实现超高稳定性
锂金属负极(LMA)一直是制造高能锂金属电池(LMB)最有吸引力的候选材料之一,但存在体积变化大、固体电解质界面(SEI)不稳定以及重复镀/脱锂过程中枝晶生长等问题,因而实现均匀的…
-
清华刘碧录Materials Today:实现二维材料大规模制备,产业化不远了!
研究背景 二维材料,是指电子仅可在两个维度的纳米尺度(1-100nm)上自由运动(平面运动)的材料,如纳米薄膜、超晶格、量子阱。二维材料是伴随着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Geim 小组…
-
张凯/刘培文/司传领AM综述:用于柔性功能储能设备的先进纳米纤维素基复合材料
随着对可穿戴电子产品(如智能手表、可穿戴健康监测系统和人机接口单元)的需求不断增加,构建具有环保、低成本、多功能和高电化学性能的柔性储能系统势在必行。纳米纤维素具有可持续的自然丰度…
-
MIT邵阳最新Joule:低成本二氧化锰半固态液流电池,比锂电更便宜!
二氧化锰储量丰富、成本低,有可能用作液流电池等长效储能技术的半固态电极。然而,与全液流电池的电解液相比,半固态电极对泵送的要求更严格,这可能会限制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在此,麻省理工…
-
夏永姚/陆洪彬/宾端AFM:用于电化学储能和电催化的层状化合物的插层调控
层状材料因其快速的离子扩散、易剥离特性、优异的机械柔韧性、可调带隙结构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是能量存储和转换应用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 在此,复旦大学夏永姚教授及南通大学陆洪彬教…
-
卢怡君教授ACS Energy Lett.:阴离子添加剂实现非亲核电解液中可逆的镁氧化还原
由于严重的镁钝化,镁电池功率密度低、循环寿命差。使用亲核电解液可有效稳定镁负极,但由于化学反应性,它不能使用有机和转换型正极。 在此,香港中文大学卢怡君(Yi-Chun Lu)教授…
-
刘永畅/张宁EnSM:稳定Zn负极的有机-无机混合SEI
金属锌 (Zn) 负极在水系电池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由于缺乏稳定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 (SEI) 层,因此会出现枝晶生长和水引起的副反应。 在此,北京科技大学刘永畅与河北大学张宁等人…
-
上科大刘巍Nano Lett.:阳/阴离子共掺杂的无钴富锂层状正极材料
富锂层状氧化物因其作为正极材料的高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然而,由过渡金属迁移和晶格氧的不可逆释放引发的从层状到尖晶石相的渐进结构转变导致电压和容量衰减。 在此,上海科技大学刘巍等人报…
-
EES综述:用于可充电电池的离子液体家族准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解质的实际性能受到金属枝晶形成的严重阻碍,并且通常在金属电极/固态电解质界面或晶界表现出高电阻,从而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近期研究表明使用离子液体(IL)对固态电解质进行改性,…
-
AEM: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可持续性展望
由锂离子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被视为满足碳排放要求的重要绿色技术。此类电池中的正极材料富含关键金属,尤其是锂、钴和镍。 除了进一步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之外,大规模开采此类金属还引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