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顶刊
-
南开陈军院士最新Angew: 多光谱表征揭示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离子导电机理
由锂盐、聚合物基体和溶剂组成的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QPE)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然而,离子传导机制、溶剂分子的存在形式以及QPE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仍不清楚。 在此,…
-
ACS Energy Lett.:双阳离子杂芳基吡啶作为非水氧化还原液流电池负极材料的系统设计
许多有机氧化还原材料在化学上不稳定并且微溶于非水介质。此外,氧化还原材料的交叉和有限膜的可用性限制了这些材料在非水氧化还原低电池(RFB)中的长期循环性。 杂芳烃取代吡啶类化合物的…
-
EnSM:超稳定Ti2O(PO4)2(H2O)作为钙离子电池用新型Ca2+储存电极材料
钙离子电池(CIB)的实际应用遭受缺乏可靠的电极材料,其具有长的循环寿命和较不严重的滞后和电容电压行为。 Ti2O(PO4)2(H2O)的合成与表征 近日,韩国世宗大学(通讯作者)…
-
EnSM:纳米流体填料实现高容量纳米颗粒电极
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以提高功率/能量性能。然而,纳米颗粒的低堆积密度限制了电极的体积容量。缩放纳米粒子电极导致孔隙破坏,电解质阻塞和差的离子传输。 近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
-
靳俊/温兆银AEM:微区焊接策略防止非活性硫物种的形成
深入了解锂电池故障机制对于为促进这类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提供设计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靳俊(通讯作者)和温兆银(通讯作者)等人发现在放电期间,固体硫物质沉积在…
-
华南理工胡仁宗/朱敏AEM:可扩展至−50 °C的宽温SnO2基负极
锂离子电池(LIB)由于负极,电解质和固体电解质界面(SEI)中的Li+传输动力学缓慢以及大的过电位,甚至不能在-10 ℃以下安全充电。这导致在负极表面上沉积Li。 近日,华南理工…
-
川大张云/郭俊凌/吴昊Sci. Adv.: 用于高度可逆钠离子电池的多种固有分子相互作用的超结构介晶
自然界中的软结构,例如超螺旋DNA和蛋白质,可以通过多种非共价分子相互作用组织成复杂的层次结构,而识别能够促进长期层次结构的新类别的自然构建块仍然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 在此,四川…
-
陈永胜/张洪涛AFM: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COF正极材料的分子和形态优化化学设计
在大多数情况下,要获得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LIBs)电极材料,需要对其分子结构和形貌进行优化。通常,共价有机骨架(COFs)的分子结构可以通过化学设计很好地设计,而它们的形态主要通…
-
潘锋/杨卢奕Small Methods:抑制锂硫电池多硫化物穿梭的多功能导电粘结剂
锂硫电池表现出高比能量和低成本,被认为是下一代电池的有希望的候选者。然而,其广泛应用受到硫的绝缘性、多硫化物的溶解以及硫正极体积变化大的限制。 在此,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杨…
-
孙学良/王建涛Sci. Adv.:固态卤化物电解质,通用湿化学合成新策略!
用于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ASSLMBs) 的固态卤化物电解质由于其高离子电导率和高电压稳定性而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金属卤化物容易水解,因此从液相合成卤化物电解质极具挑战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