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顶刊
-
纳米所陈立桅/沈炎宾JACS: 用于电池的自组装单层膜综述
目前锂电池领域的研究重点提高能量密度,然而安全性、稳定性和循环寿命等不应被忽视,这些问题通常源于界面不稳定性。 最近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自组装单分子层 (SAMs) 在解决电池领域的紧…
-
苏大郑洪河/王艳EnSM: 用于消除硅负极中HF的多功能界面改性剂
氟代碳酸亚乙酯 (FEC) 是锂离子电池(LIBs)硅 (Si) 负极中重要的电解液添加剂,可以形成稳定的SEI层并且可以显著提高Si负极的循环稳定性,但它很容易被路易斯酸(PF5…
-
陕师大蒋加兴/张崇AFM: 用于双离子电池的高性能聚合物正极的“供体-受体”结构设计
具有高氧化还原可逆性和高理论容量的二氢吩嗪 (Pz) 是构建用于双离子电池的p型聚合物正极的有吸引力的选择。然而,迄今为止报道的大多数Pz基聚合物正极仍然存在氧化还原活性低、动力学…
-
天大杨全红最新Materials Today: 石墨烯实现的紧凑型储能:挑战、策略和进展
“紧凑型储能”是指在尽可能紧凑的空间内储存尽可能多的能量,是解决电化学储能装置(电池等)“空间焦虑”问题的唯一途径。由石墨烯单元构建的碳材料可用作活性电极或非活性关键材料,充当多孔…
-
中科大陈维课题组EnSM: 高性能水系普鲁士蓝类似物-氢气混合电池
水系可充电电池由于其低成本和高安全性在大规模储能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前景。与单离子电池相比,为了充分发挥正极和负极的优势,水系混合离子电池在构建高性能电极系统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
-
吉大徐吉静EnSM: 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了非质子锂氧电池的动力学和产物选择性
锂氧(Li-O2) 电池具有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所需的潜力,但氧还原反应 (ORR) 和析氧反应 (OER) 过程缓慢的动力学阻碍了其实际应用。 在此,吉林大学徐吉静教授等人报…
-
李强/葛琛/李洪森JACS: 通过原位实时磁性测试重新认识FeS2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转换机制
尽管过渡金属化合物在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但在钠离子电池(SIBs)中通常表现出较差的容量和循环性能,这意味着这两种系统之间的反应机制不同。 在此,中科院物理…
-
韩国建国大学AFM: 揭示仿生有机正极材料的三阶段放电行为
尽管在设计基于仿生有机化合物的材料及其潜在的结构多样性方面具有创造力,但将此类材料引入储能正极却很少引起关注,这主要是由于其固有的弱氧化还原活性。 在此,韩国建国大学Ki Chul…
-
潘锋/林原Nano Energy:理解浓电解液中锂离子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以开发水系锂离子电池
由于高安全性、环境友好性和宽电压窗口,高浓度水系电解液对于未来锂离子电池的部署很有吸引力。理解锂离子在高浓度条件下的行为对于机理研究和商业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郭玉国/辛森AFM:先进电解质使可充锂金属电池安全稳定:进展与前景
当使用碳酸酯电解液时,可充锂金属电池(RLBs)可以提高能量,但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为获得稳定、安全的电池,研究和开发用于RLB的电解液已经投入了无数的努力。然而,只有少数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