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顶刊
-
吉大徐吉静EnSM: 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了非质子锂氧电池的动力学和产物选择性
锂氧(Li-O2) 电池具有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所需的潜力,但氧还原反应 (ORR) 和析氧反应 (OER) 过程缓慢的动力学阻碍了其实际应用。 在此,吉林大学徐吉静教授等人报…
-
李强/葛琛/李洪森JACS: 通过原位实时磁性测试重新认识FeS2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转换机制
尽管过渡金属化合物在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但在钠离子电池(SIBs)中通常表现出较差的容量和循环性能,这意味着这两种系统之间的反应机制不同。 在此,中科院物理…
-
韩国建国大学AFM: 揭示仿生有机正极材料的三阶段放电行为
尽管在设计基于仿生有机化合物的材料及其潜在的结构多样性方面具有创造力,但将此类材料引入储能正极却很少引起关注,这主要是由于其固有的弱氧化还原活性。 在此,韩国建国大学Ki Chul…
-
潘锋/林原Nano Energy:理解浓电解液中锂离子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以开发水系锂离子电池
由于高安全性、环境友好性和宽电压窗口,高浓度水系电解液对于未来锂离子电池的部署很有吸引力。理解锂离子在高浓度条件下的行为对于机理研究和商业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郭玉国/辛森AFM:先进电解质使可充锂金属电池安全稳定:进展与前景
当使用碳酸酯电解液时,可充锂金属电池(RLBs)可以提高能量,但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为获得稳定、安全的电池,研究和开发用于RLB的电解液已经投入了无数的努力。然而,只有少数现有…
-
全南大学/汉阳大学Adv. Sci.: 共价固定硫聚丙烯腈复合材料作为金属硫电池先进正极的多尺度理解
金属硫电池 (MSB) 由于其高比容量而成为下一代储能系统有希望的候选者。与硫基电极相比,SPAN 被证明具有独特的特性,例如高硫利用率和更低的LiPS溶解度。 然而,由于SPAN…
-
港科大AFM: 用于长循环锌离子电池和NASICON型正极的双功能水合凝胶电解质
水系锌离子电池是一种有前景且安全的储能技术。然而,当前的水系电解液锌离子电池技术受到电解液和电极之间不良反应的阻碍,这会导致锌枝晶生长、气体逸出和正极降解。 在此,香港科技大学Fr…
-
三通讯单位联发Nano Lett.: 锂沉积诱导的碳纳米管断裂及其对固态电池的影响
随着对储能器件安全和高密度储能的需求不断增长,研究重点已从基于液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转向固态电池 (SSB)。然而,不可控的锂枝晶生长和短路阻碍了 SSB的应用,其机制仍然难以捉摸…
-
ACS Energy Lett.:LiNiO2在固态电池中的循环性能和局限性
固态电池(SSB)被视为电化学储能的下一个重要里程碑,可提高安全性并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LiNiO2(LNO)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正极材料。然而,由于稳定性问题,包括…
-
中南纪效波/侯红帅EnSM:N, S共掺杂碳点作为稳定锂金属负极沉积的电解液添加剂
锂金属负极由于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最低的电化学势而被广泛研究。然而,锂离子的不均匀沉积容易加速锂枝晶的出现,这会阻碍锂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 中南大学纪效波、侯红帅等人利用氮、硫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