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葛子义EES:柔性连接链在大分子受体中的“蝴蝶效应”:优化结晶性和聚集性以增强机械耐久性并接近二元有机太阳能电池19%的效率

在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中,实现功率转换效率(PCE)与机械稳定性的平衡对于小分子受体(SMA)和聚合物受体来说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

基于此,2025年3月25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葛子义、陈振宇、宋伟等人在国际知名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发表题为《Butterfly-effect of Flexible Linker in Giant-molecule Acceptor: Optimized Crystallization and Aggregation for Enhancing Mechanical Durability and Approaching 19% Efficiency in Binary Organic Solar Cells》的研究论文。

在此,作者开发了一系列柔性连接链大分子受体(GMAs),即DSY-C4至DSY-C10,通过在侧链位点引入不同长度的柔性连接链。经过优化的基于DSY-C10的器件在二元OSCs中展现了高效率(PCE=18.89%)和卓越的机械韧性(裂纹起始应变(COS)=9.95%),为高延展性受体树立了新的标杆。

侧链位点的连接使分子呈现出类似蝴蝶的构象,而柔性连接链降低了空间位阻,显著提高了GMA的结晶性和聚集性。因此,基于PM6:DSY-C10的器件在短路电流密度(JSC=27.51 mA cm⁻²)和填充因子(FF=0.785)方面优于基于PM6:DSY-C4的器件(JSC=26.65 mA cm⁻²,FF=0.728)。

另外,较长的柔性连接链增强了给体-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PM6:DSY-C10混合膜的COS比PM6:DSY-C4(COS=6.04%)高出65%,接近聚合物受体(PT-IY)的性能。

此外,在PM6:BTP-eC9二元混合物中加入DSY-C10后,其效率达到了19.91%(认证值为19.39%),进一步凸显了柔性连接链GMAs在高效柔性OSCs中的潜力。

这些结果表明,柔性连接链GMAs在二元OSCs中为PCE和机械稳定性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衡,为耐用柔性OSCs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Butterfly-effect of Flexible Linker in Giant-molecule Acceptor: Optimized Crystallization and Aggregation for Enhancing Mechanical Durability and Approaching 19% Efficiency in Binary Organic Solar Cell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5.https://doi.org/10.1039/D4EE05456C

宁波材料所葛子义EES:柔性连接链在大分子受体中的“蝴蝶效应”:优化结晶性和聚集性以增强机械耐久性并接近二元有机太阳能电池19%的效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