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解读
-
丰田公司ACS Energy Lett.:全固态钠离子电池快充性能优于液基电池
由于钠离子在固相中的快速扩散,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全固态钠离子电池(AS3IBs)具有实现快速充电的潜力。不幸的是,AS3IBs经常受到接触面积差和活性材料与固态电解质之间不相…
-
成均馆大学AEM:高压运行的低镍层状正极材料有望替代高镍正极
过去几年,用于高能锂离子电池(LIBs)的高镍层状正极材料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然而,这些材料本质上具有较低的热稳定性。作为替代,低镍材料的高压工作可能是为设计先进LIBs提供各种选…
-
北科焦树强/北理宋维力AM:循环2000次的高稳定准固态铝电池!
低成本和高安全性的非水可充铝电池(RABs)有望用于下一代储能。由于存在离子液体(IL)电解液,其高湿敏性和差稳定性会导致液基RABs中的关键问题,包括不良气体产生、不可逆活性损失…
-
清华深研院杨诚AEM:多功能阳离子添加剂实现高可逆锌金属负极
水系锌金属电池因其低成本、高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锌金属负极上的严重副反应(即枝晶生长和副产物形成)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苏大郑洪河/同济黄云辉Nano Energy:20 C容量高达1501.4 mAh/g的硅负极!
合理设计和构建稳定的硅负极人工界面在保护硅颗粒免受其固有体积变化和最小化副反应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这两个方面都是实现高能量密度硅基电池长期稳定性的先决条件。 苏州大学郑洪河、同济…
-
马里兰大学王春生等AM:全氟化电解液稳定4.6 V高压单晶LiCoO2正极
单晶正极材料通过减少材料表面和相界来提供比多晶正极材料更高的容量保持率,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然而,单晶LiCoO2在充电到高电压(4.6 V)时会由于Co元素溶解和O损失、裂纹形成…
-
侴术雷/汪国秀等AM:连续碳通道使室温Na-S电池循环2000次!
多孔碳已被广泛用作有效的主体来封装Li-S和Na-S电池中的高活性分子硫。然而,对于这些亚纳米孔,在循环过程中提供完全可及的畅通钠离子通道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对于高硫含量。众所周知,…
-
洪果/姚亚刚Adv. Sci.: CoNiO2/Co4N异质纳米线增强锂硫电池性能
可溶性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和缓慢的反应动力学阻碍了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过渡金属氧化物是缓解这些问题的有希望的介质,但较差的导电性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在此,澳门大学洪果教授及南京…
-
广工大李成超EnSM: 原始石墨烯杂化提高锌粉利用率,实现无枝晶Zn负极!
锌负极出现的不可控枝晶生长和副反应严重阻碍了锌离子电池的商业应用。尤其是锌金属利用率低,往往导致能量密度低。 在此,广东工业大学李成超教授等人通过商业锌粉和原始石墨烯 (PG) 的…
-
AEM: Operando压力分析揭密实用Li-S软包电池失效机理及优化方法
对于锂硫电池的商业化,软包电池水平的研究至关重要,因为一些在较小级别可以被忽略或被认为最小化的问题可能会对软包电池的性能产生更大的影响。 在此,美国爱达荷州国家实验室Bin Li等…
-
第73篇!楼雄文教授最新Angew.
成果简介 在2021年12月15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楼雄文教授和北京化工大学于乐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在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最新论文,该文题为“Fo…
-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武汉理工麦立强课题组3天两篇顶刊,深耕金属离子电池!
人物介绍 麦立强,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针对…
-
厦大董全峰/郑明森Small:β-胡萝卜素捕获活性氧实现长寿命富锂正极
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富锂层状氧化物(LR)是很有前途的正极材料,其关键问题是在高电压下晶格氧的释放以及造成的电解液分解、晶体结构的不可逆相变、容量退化和电压衰减。因此,捕获活性氧并通过…
-
伊利诺伊大学Small:一种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锂电池
快速增长的柔性和可穿戴电子产品对柔性储能设备的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这些设备在工作环境下容易受到极端、重复的机械变形的影响。 在此,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Reza Sha…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又登Science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光伏(PV)技术,据报道,认证的功率转换效率(PCE)高达25.5%。尽管有这种高性能,但设备的稳定性阻碍了它们的商业化。提高设备稳定性的…
-
计算文献解读:Surf. Interfaces:石墨烯负载Cu双原子催化剂上碳空位对CO氧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双金属原子的活性与其化学配位环境密切相关。河海大学姜全国、北京师范大学敖志敏等人通过DFT计算全面研究了含三碳空位和四碳空位的缺陷石墨烯负载Cu双原子催化剂上CO的氧化反…
-
计算文献解读:JACS:单原子催化剂上CO2还原为甲烷和乙烯
研究背景 近年来,二维金属-有机框架(2D MOF)因其易于合成、高催化活性和半导体性质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它们具有层状结构,并且很容易剥离,从而获得具有独特光电性能的单层材料。此外…
-
计算文献解读:Surf. Interfaces:石墨烯负载Cu双原子催化剂上碳空位对CO氧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双金属原子的活性与其化学配位环境密切相关。河海大学姜全国、北京师范大学敖志敏等人通过DFT计算全面研究了含三碳空位和四碳空位的缺陷石墨烯负载Cu双原子催化剂上CO的氧化反…
-
计算文献解读:Surf. Interfaces:MFe2O4(M=Co,Ni,Cu)用于电催化析氢和析氧反应
成果简介 在析氧和析氢反应中,贵金属铂(Pt)电催化剂的发展受到其高成本的限制。因此,开发一种低成本、高催化活性的替代材料尤为重要。近日,希瓦吉大学Chidanand M. Kan…
-
北科刘永畅,最新JACS!钠电领域进展
由于丰富的和低成本的钠资源,钠离子电池(SIBs)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很有前途的补充。在所研究的钠阴极材料中,层状过渡金属(TM)氧化物,特别是低成本和生态友好的富锰氧化物阴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