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解读
-
支春义/李新亮Chem:可逆卤间键实现高能量高功率Li-Cl2电池
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将实现比典型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更高的容量,为先进的锂离子电池低成本电化学反应提供更多可能性。基于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的Cl0/−1的Li-Cl2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工作…
-
何向明/王莉/孙永明AEM:电化学活性胶囊框架提高锂金属负极的本征稳定性
锂金属负极(LMA)是促进二次电池能量密度的有前途的技术。然而,表面腐蚀和高反应性沉积锂的耦合增长会导致容量衰减和安全隐患,尤其是在高温下。人们一直致力于防止LMA与电解质直接接触…
-
Science:国内拿教职难?那国外更卷!
背景 前不久上海某高校的杀人事件,引起了全网对国内高校“非升即走”政策的热议。更有甚者,知乎爆料,南方某高校6年引进8000多青年人才,最后留校者寥寥,似乎在国内博士毕业后能顺利拿…
-
扬眉吐气!Nature惊呼中国空间站要做1000个科学实验,满屏的羡慕!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不懈奋斗,中国已经建设出了自己的空间站,并且中国航天员出舱也取得了圆满成功。而国际空间站过几年也即将退役,届时,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太空中人类唯一的空间站。因此很多…
-
Nature:这位小哥远程读博,不用做实验竟然还能发文章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国家封锁了边境,当时,很多中国留学生都因为美国封锁限制无法去美国读书,从而耽误了时间。这种事情是全球性的影响,但是Nature上一篇文章告诉我们,不用担心,在家…
-
Nature:中国启动全球最大碳市场,但雄心勃勃吗?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
-
“指尖发电,六脉神剑” Nature、Science排队点赞,这篇Joule风光无限!
2021年7月13日,Joule在线发表了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Joseph Wang的工作A passive perspiration biofuel cell: High e…
-
震撼来袭,2021上半年余桂华教授重要工作进展大盘点!
教授简介 余桂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终身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和物理学会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美国化学会(ACS)、材料研究学会(MR…
-
余桂华/柏中朝Nature子刊:与厚度无关的可扩展高性能锂硫电池
增加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需要最大化其面积容量,需要具有高硫负载和高硫含量的厚电极。然而,传统的厚电极通常会导致离子转移动力学缓慢以及电子电导率和机械稳定性降低,从而导致其电化学性能依…
-
苏大晏成林AM: 通过晶体正极的非晶化加速低温条件下的离子动力学
锂离子电池 (LIB) 在超低温 (-40 °C以下) 时的正常运行对于寒冷气候中的应用场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其缓慢的动力学和Li+在其框架中缓慢的固体扩散,它们的运行受到传…
-
JACS:导电锂离子MOF正极
金属有机框架(MOF)已成为一类重要但极具挑战性的电化学储能材料。由于精确的化学和结构控制是强制性的,而电活性MOF的化学原理仍然缺乏深入探索。例如,迄今为止,还没有合成具有锂离子…
-
EnSM:可充电镁离子电池的低高温电化学特性
可充电镁离子电池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性、高容量和无枝晶循环等优点,已成为现有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潜在竞争者之一,且镁离子电池也因其在高温和超低温下的电化学性能适用于极端环境(即军事和空间…
-
南科大卢周广Small Methods: 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用硬碳中的额外储钠位点
硬碳是钠离子电池(SIB)的有前途的负极。然而,有限的储钠位点造成的低实际容量阻碍了它们的应用。吡啶N可以提供额外的钠存储位点,且在循环过程中具有稳定的C—N•和C—C•自由基,因…
-
孙永明Nano Lett.: 莫特-肖特基电催化剂控制锂硫电池中S的氧化还原动力学
由于硫原料的天然丰富性和超高的内在能量密度,锂硫(Li-S)电池引起了巨大的学术和工业兴趣,然而在高硫负载和贫电解液条件下,存在着硫氧化还原反应迟缓的问题。将电催化剂引入硫正极是解…
-
陶善文EnSM: “过饱和凝胶电解质”实现高度稳定水系 Zn-MnO2电池
前期研究表明,去溶剂化电解质具有强大的特性,可用于开发稳定的水系电池。目前Zn-MnO2作为一种商用电池,对极端气候下的工作能力以及对过热、过充等事件的响应能力需求很大。 图1. …
-
ACS Energy Lett.: 局部过渡金属环境的化学调控实现锰基层状正极中氧的可逆氧化还原
氧的氧化还原在提高锰基层状正极的能量密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复杂的结构和化学转化,了解影响氧的氧化还原可逆性的因素并非易事。 在此,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Feng Lin等人…
-
复旦/清华Chem:远程单原子活性位点间相互作用触发快速催化氧化
由于难以从不同的活性位点提取相关信息,因此了解多相催化中活性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此,复旦大学唐幸福教授和清华大学李隽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通过表明电子传…
-
焦锋教授团队,最新Nature Catalysis!
成果展示 一氧化碳(CO)的电催化转化技术作为串联CO2电解的关键组件正在得到积极的发展。为了提高多碳产物的选择性,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设计CO还原电催化剂,但是很少有工作集中在对C…
-
北大马丁团队,最新Nature子刊!
成果介绍 制造业的持续增长,加上塑料制品回收的困难,导致生态环境出现了大量的废塑料。现有的化学品回收和升级回收方法大多存在反应条件苛刻,产品选择性差等缺点。 鉴于此,北京大学王蒙、…
-
西湖大学/中科院Joule:无惧高温!高容量超稳定水系吩嗪液流电池
水系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AORFBs)使人类能够通过有机氧化还原活性材料利用可再生能源。虽然AORFBs一直追求室温下的长电池循环寿命,但探索具有热稳定性的强大有机分子用于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