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解读
-
JPCL快讯|电子化合物新领域:阴离子电子调控助力锂硫电池
英文原题:Deciphering the Influence of Anionic Electrons of Surface-Functionalized Two-Dimensio…
-
彭生杰团队JACS:提高100倍!原子分散Ru的析氧机制增强酸性反应动力学
设计稳定的低能垒单原子电催化剂(SACs)是酸性析氧反应(OER)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原子催化剂高度依赖于动力学缓慢的酸碱机理,限制了中间体的反应路径。 基于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彭生…
-
武汉大学罗威教授Angew:CoOOH催化OER的电解质离子依赖性动力学
在电催化的许多领域中,电解质阳离子依赖性动力学得到了广泛的观察,但其影响催化性能的确切机制还存在有争议。基于此,武汉大学罗威教授等人报道了结合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
-
电子科大董帆教授PNAS:CuxAg1-x/TiO2助力光催化CO2制C2H4!
CO2和H2O的选择性光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C2H4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主要原因是反应中间体的C-C偶联和C2H4*中间体从催化剂表面解吸困难。 基于此,电子科技大学董帆教授等人报道…
-
Nature子刊:三聚酸修饰的亚尺寸镍铁-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片催化剂增强水氧化
层状双氢氧化物是电催化析氧反应(OER)的理想材料,但对比稀有金属,它们的催化动力学和长期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鲁效庆教授、刘思远副教授和王兆杰副教授等…
-
钙钛矿,又一篇Nature!
由FA1-xCsxPbI3组成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为其高效、持久的稳定性和兼容性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 尽管Cs阳离子的掺入有可能形成完美的钙钛矿晶格,但由A-位阳…
-
麻省理工AFM:生物制备气凝胶在Ni-MnOx正极设计中的应用
气凝胶是一种超轻质多孔材料,其基质结构可由880 nm长的M13噬菌体颗粒交联而成。从理论上讲,改变噬菌体的性质会改变气凝胶基质,但使用目前的生产系统尝试这样做会导致长度不一。 近…
-
继3篇Science后,他的第3篇Nature!
锂离子电池已成为大功率、中等规模储能的领先技术,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电动汽车和便携式设备。推进锂离子电池技术(尤其是快充)的关键是在纳米到微米范围上实时跟踪和了解锂离子在实际条件下…
-
今日,石墨烯又双叒叕背靠背登顶Nature!
斐索在1850年证明,当光在移动介质中传播时可以改变光速。然而,在快速移动的电子介质中,还没有通过电流来有效地实现对光速的这种控制。由于电子和光之间的强电磁耦合导致等离子体激元的集…
-
周豪慎Nature Energy:缺啥补啥!加些Li2O,实现高能量密度、长寿命无负极锂电池
成果简介 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无负极锂电池架构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无负极锂电池架构在实现高锂离子可逆性方面具有挑战性,尤其是考虑到电池配置中有限的锂离子储…
-
Science重磅:液流电池登顶!
由于有机材料的合成可调性、自然丰度和固有安全性,在水系液流电池(RFB)中使用有机材料越来越有吸引力。具有可逆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是材料用于电化学储能装置的先决条件,到目前为止,电化…
-
三星Nature子刊:揭秘硅-石墨复合负极衰退机制,8.7 Ah软包电池稳定循环!
成果简介 高能量电池的耐久性是电动汽车进入市场的先决条件。尽管在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硅负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采用硅-石墨复合负极的全电池的快速容量衰减限制了其应用。 近日,韩国三…
-
锂电又发Nature,哈佛大学攻克锂枝晶难题!
金属锂因具有高的容量和能量密度,而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中最理想的负极材料,而单晶LiNi0.8Mn0.1Co0.1O2 (NMC811)则被认为是下一代的正极材料。NMC811正极与…
-
孙艳明&刘烽Nature Energy:最高纪录!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突破18%!
▲通讯作者:孙艳明教授、刘烽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溶液处理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由于具有成本低、重量轻、透明和灵活等优点,已成为无机太阳能电池的一种…
-
崔屹&鲍哲南最新AM:双溶剂化电解液推动锂金属电池实用化!
研究背景 锂金属具有低电极电势(相对于标准氢电极为-3.04 V)和高比容量(3860 mAh g-1),是高能电池系统的最终负极选择。然而,实际锂金属负极的应用受到其循环性差的阻…
-
AEM:固态电池储能材料的机械化学设计
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需要材料合成的升级以及包含固态电解质、正极活性材料、粘合剂和导电添加剂的电极复合材料的混合。 受近期文献的启发,其所采用的研磨和分散工艺对固态离子导体的最终离子传输…
-
Adv. Mater.:Fe-N配位结构助力锂硫电池快速氧化还原转化
关键的缺点,包括氧化还原动力学迟缓和多硫化物(Li2Sn,n = 4–8)的不良穿梭,严重恶化了高能量密度锂硫(Li–S)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中南大学韦伟峰教授、北京工业大学Nin…
-
AM:一种防止碱金属枝晶形成和提高CE的通用超分子化策略
碱金属具有低电位、高容量的特点,是下一代电池理想的负极材料,但存在着枝晶生长和低库仑效率(CE)等问题。实现均匀的金属沉积和具有可靠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是克服这些问题的基本要…
-
Small Methods:红磷涂覆的碳纳米管膜夹层加速锂硫电池中多硫化锂转化
在隔膜和正极之间设置导电夹层是是捕获多硫化锂(LiPS)以提高锂硫(Li-S)电池性能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 香港理工大学Lawrence Yoon Suk Lee教授、韩国崇实大学…
-
AFM:基于拓扑化学自氮化实现的异质结构用于可充锂化硅-多硫化物全电池
基于金属氮化物的异质结构一直是锂硫电池中有效的多硫化物介质。尽管如此,迄今为止开发的这些异质结构主要依赖于以腐蚀性NH3或合成含氮试剂作为氮源的高温氨化,这会带来潜在的环境危害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