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变温电子顺磁共振(EPR)是一种用于研究含有未成对电子的顺磁性物质的技术,它可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从而提供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子结构和动态信息,如自由基和某些金属离子。这项技术可以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帮助科学家实时观察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电子结构变化。常用于化学反应、物理过程以及电化学储能材料的研究。
1、粉末,或者可超声剥离的自支撑材料固体样品要求粉末>30mg(样品充足的可以寄100mg左右);
2、磁性样品请注明,影响能否测试(强磁性可能损坏仪器),若因未告知导致仪器损坏,需承担维修费用。
3、预约时请注明测试条件(每个步骤及试剂用量),有条件的附带参考文献。
4、不同批次测试的样品半定量比较不支持复测。
5、黑暗(0min)算1个时间点。光照时间点超过半小时,需增加费用。
6、不提供回收,有多余样品请自行留样。
(Magnetic Resonance in Chemistry, 61, 427-434)
测试需求:
通过原位EPR探究两种掺杂材料的性质。
测试解读:
1.如图所示,a,b两种材料在20℃时的EPR光谱相似,主要由轴对称信号A和宽各向同性光谱B组成。
2.加热到220℃后,a材料的B信号显著下降。而b材料在A,B信号下降的同时出现了信号C。260℃时,EPR信号进一步地降低了。
Q1:可以实现的温度范围。
A:通常在77-600K左右。